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包裝新聞 ? 正文

中科大舉行高科技研修班 手工造紙在科技中延續傳統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6-21??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65
核心提示:
訊:

             6月2日,在中科大手工紙實驗室,中國紙漿造紙工業研究院研究員王菊華正在操作造紙纖維儀分析紙樣纖維


  近日,“數字化與可視化在中國手工造紙行業的應用”研修班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12個國家級手工造紙非遺項目的相關人群齊聚一堂,學習并交流手工紙在當代傳承發展的經驗。


  平陽麻箋、富陽竹紙、龍游皮紙、涇縣宣紙、鉛山連四紙、灘頭手工抄紙……這一個個現代人或熟悉或陌生的非遺技藝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手工紙。顧名思義,有別于機制紙,它們是以手工操作抄制而得的紙。在一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手工造紙技藝在守護傳統的同時,如何與最新的科技前沿成果進行精彩的碰撞與對話?


  從農耕時代走來堅守傳統頑強生存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翻開被譽為“前四史”之一的《后漢書》,透過短短幾十個文字,回溯1900多年前的東漢,宦官蔡倫創造了一種輕薄廉價的書寫材料——紙,從此人類文明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雖然近年來考古工作者不斷發現所謂“西漢紙”,但在中國紙漿造紙工業研究院研究員王菊華看來,它們都不能稱之為“紙”。這位已經86歲高齡的手工紙行業資深專家認為,中國手工紙是植物纖維原料經過備料、漚煮、漂洗、舂搗、簾抄、干燥等步驟制成的纖維薄片,唯有蔡倫才是名副其實的首創者。


  從洛陽城中爭相傳抄《三都賦》,到王羲之揮毫疾書《蘭亭集序》;從李杜刊印流布名篇詩文,到明代編撰皇皇巨著《永樂大典》,傳統手工紙見證了中華千古文化盛事,跟隨其造紙技藝跨越千載,從農耕時代來到當下。“工業化帶來量大價廉的機制紙,無論宣紙、竹紙還是桑皮紙、連四紙,傳統手工紙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中科大科學傳播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手工紙研究所所長湯書昆說,“然而,人們對詩意‘慢生活’的追求始終與快速發展的社會并行,契合健康環保等現代消費理念的手工紙歷經大浪淘沙之后又頑強生存了下來,在書畫創作、古籍和文物修復、商品包裝等方面仍然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湯書昆所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國家出版基金重大專項《中國手工紙文庫》項目。他介紹說,雖然目前手工紙行業正在整體大幅萎縮,但在一些地方還是形成了手工紙產業的聚集區。比如涇縣約有400家手工紙廠家,其中僅丁家橋鎮就有近300家,雖然他們大部分宣稱生產宣紙,但僅有16家廠家擁有宣紙地標產品保護標志。


  “一些所謂‘書畫宣’并不以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材料,即使使用傳統造紙技藝,其產品也不能算作正宗宣紙。”安徽涇縣小嶺景輝紙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耀谷認為,正是因為遵循傳統工藝,嚴格甄選材料,涇縣宣紙等著名手工紙才能保證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


  與工業時代牽手協同科技尋求突破


  重視言傳身教的傳統手工紙技藝往往師徒授受、因人存續,一旦后繼乏人,一些歷史名紙就不得不中斷傳承。為了讓傳統瑰寶重現生機,巢湖岸邊的掇英軒紙箋加工公司近年經過探索,相繼恢復了粉蠟箋、泥金箋、金銀印花箋等加工工藝,歷史名紙得以再展風姿。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保護傳承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融入當代生活。”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汪頂勝說,“手工紙傳統技藝保護的關鍵在于生產性保護,只有讓手工紙在生產中、在市場里傳承與拓展,創造出可觀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并回歸當代人的主流生活,才能接近非遺保護的終極目的。”


  “目前絕大部分手工紙依靠眼觀、觸摸等經驗制作,質量穩定性差,不適合現代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對于一些受眾大、使用范圍廣、文化功能較強的手工紙,如能結合科學技術或者現代分析手段指導生產、監控質量,對于傳統手工紙生產而言是一種重要突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宣紙研究所所長黃飛松說,“宣紙的標準體系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2002年升格為國家強制性標準,升格后的國家標準中規定理化指標不變,增加了宣紙制作工藝、地域范圍、原料選用等內容。”


  在中科大手工紙實驗室里,擺放著一臺臺精密的儀器,它們能夠準確測定手工紙的厚度、質量、緊度、白度、縱橫向抗張力以及纖維長寬度等數據。“紙的技術參數,跟它的性能和用途緊密相關。比如我們常說‘紙壽千年’,其依據在哪里?經過測試、分析紙的耐久性,我們就能得出其壽命的大致時間段。”中科大手工紙研究所副所長陳彪介紹,“通過不斷測試對比,我們能夠得到關于手工紙質量優劣的參照標準,對照這個標準并改進原料配比和生產工藝,就能生產出質量更好的手工紙。”


  “有人擔心現代科技手段的介入,會影響傳統手工紙的原真性,其實原真性主要指技藝而非產品。基于傳統技藝,通過改進材料能生產出質量優良、更能適應現代消費需求的產品,傳統手工紙會因此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湯書昆說。


  向數字時代邁進搶占前沿展露生機


  2002年,故宮啟動倦勤齋通景畫修復工程。這幅國內最大的內裝飾通景畫所用褙紙,是乾隆時期由桑樹皮制成的“高麗紙”,可是這種手工紙早在清代中期便不再生產,其制作技藝也隨之失傳。為了盡可能恢復文物原貌,修復專家廣為搜求桑皮紙,最終安徽潛山和岳西兩位手工紙傳人生產的桑皮紙通過層層檢測并脫穎而出,成為倦勤齋通景畫修復專用紙。


  一段佳話背后,文物修復專家關注的是歷史復原,造紙專家所關注的卻是紙樣分析檢測技術。進入數字時代,研發簡單易操作的檢測儀器便成為業內專家主攻的重要方向。在上世紀80年代末,王菊華就成功研發了國內最早的造紙纖維分析儀,經過軟件不斷升級,目前實現了半自動化檢測。“將紙樣切片放在顯微鏡下,就能從顯示器上觀察纖維形態,通過專業軟件還能測量纖維的長度、寬度、帚化率、配比、粗度等項目。但纖維的種類目前只能人工識別,未來自動識別、自動測量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王菊華介紹說。


  除了在造紙科研、教學、文物保護等領域得到推廣應用,如今數字化檢測開始進軍手工造紙行業。“在全國所有手工紙生產企業中,包括宣紙生產企業,只有紅星宣紙采用數字化和可視化手段進行生產過程管理和終端質量檢測。”黃飛松說,“檢測主要分兩部分,其一是紙漿系統檢測,檢測配料成分和打漿度等;其二是抽樣檢測,就是成品出來后檢測其各項理化指標。”


  在數字時代,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技術正在影響傳統手工紙的前期設計和生產管理,同時也在改變后者的商業模式。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傳播方式,在手工紙行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中科大知識管理研究所副所長謝棟甚至暢想用現在正流行的“眾籌”模式重塑手工紙行業生態:“畢竟手工紙的市場相對小眾,一些手工紙還停留在作坊式生產階段,不妨在互聯網上進行眾籌,試探市場的反響,然后再推出產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數字化對應的是無紙化,手工紙在數字時代注定式微。“其實無紙化真正沖擊的對象是機制紙,在機制紙的挑戰面前,手工紙已經經受住考驗。目前手工紙市場仍處在有效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狀態,手工紙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需要適時揚帆起航。”湯書昆介紹,“中科大和中國宣紙集團正合作攻關‘宣紙文化遺產數字化與文化旅游示范項目’,探索以數字化方式展現宣紙文化和生產工藝,打造宣紙文化旅游或者工業旅游模式。在數字時代,以手工紙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遺產正展露全新生機。”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平和县| 文昌市| 怀远县| 永济市| 虹口区| 山东省| 白山市| 印江| 耒阳市| 金湖县| 深圳市| 河曲县| 江陵县| 武清区| 惠安县| 武胜县| 嘉定区| 德清县| 新邵县| 资源县| 兴安县| 华容县| 南平市| 潜山县| 壶关县| 惠州市| 昌平区| 宁陕县| 庄浪县| 海阳市| 石景山区| 桐城市| 清苑县| 甘南县| 新和县| 青川县| 湘乡市| 微博| 宜都市| 长顺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