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當“性價比”在市場上越來越遠去時,“質價比”正悄然成為人們的新選擇。
早兩年,“9塊9”“1元售書”還能夠成為圖書主播獲取流量的噱頭和提高GMV(商品交易總額)的方式,讀者好像就等著買便宜書。但是今年以來,僅僅是價格低已經不能讓讀者心甘情愿地付出真金白銀了,讀者更在乎的是花出去的錢與買到的書之間能不能形成一個令人滿意的平衡點——也就是“質價比”。
何為“質價比?“質價比”=品質/價格。同等價格下,一件產品的品質越高,“質價比”指數就越高。而這里作為分子的“品質”,不僅僅指功能配置和質量工藝,還包括設計、體驗、服務、社交價值等方方面面。這個指標,衡量的其實是用戶體驗,代表產品與用戶需求的適配度。
很長一段時間內,“質價比”較多地出現在Z世代的消費洞察中——不買便宜的只買真正想要的。疫情后,生活的不確定性更加深化了這種消費理念,“我暫時不需要,多便宜都不買;我覺得好,不那么便宜也可以”。這不僅是一種消費趨勢,而是一場全方位的、覆蓋性的消費主義革命。
高“質價比”圖書的顯著特點
不久前,本報征集各出版機構上半年發行量最好的新書,以非虛構類為主,呈現出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一些出版品牌靠著高碼洋的圖書收獲了不錯的銷售。一本定價498元的紙雕藝術書——后浪出品的《我等你》,不靠低價銷售,上半年銷量突破了5萬冊。一本定價398元、75折銷售的圖錄——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無盡藏:蘇軾的書畫藝術精神》,不到3個月銷售1.5萬冊,銷售碼洋超600萬元。一本定價998元的高碼洋藝術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旗下品牌有書至美出版的《中國最美國寶全書》,上市75天全網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這些高碼洋但依舊賣得不錯的圖書,打破了圖書只能低價銷售的魔咒,再次證明了讀者愿意為好的內容買單。
也許“在國內,書賣貴了沒人買”“高碼洋的書只能賣給少數人”這些觀念是時候轉變了。雖然近年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可選擇的閱讀介質更豐富,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讀者愿意為了高顏值、高品質的紙質書買單。
有出版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當下,追求圖書的“高質價比”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讀者買書時的消費理念,一本書拿在手里的質感、版式的設計、紙張的觸感、圖片的色彩以及精細程度、看書的儀式感、閱讀一本書的情緒價值以及一本書能夠帶來的基于共同價值的陪伴感與親密感,都可能成為讀者的購買理由。讀者追求的也不僅僅是價格上的劃算、超值,而是圖書產品與生活的適配度。
打造高“質價比”圖書分幾步
在消費不景氣的當下,追求高“質價比”或許才是供給側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對出版業來說,打造高“質價比”圖書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無論消費場景如何,需求永遠是生產的第一前提。以《無盡藏:蘇軾的書畫藝術精神》《中國最美國寶全書》為例,其題材均是近些年來的熱點:“東坡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展覽、書籍和其他文藝形式了解蘇軾,感悟他的精神;很多備受推崇的文博類電視節目,如《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持續熱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節目、作品頻頻破圈,“中國傳統文化”這個主題在過去幾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都勢必會成為各領域的熱點。跟隨熱點不一定能策劃出爆款,但有熱點就有需求,也就有成為爆款的可能。
“質價比”講究的就是“質感”,尤其對于藝術類圖書來說,調色和印刷是最不容馬虎的環節。如浙江大學出版社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制版、調色基本上都要經過8~10次甚至更多,調整好之后打印一個數碼樣,拿到博物館去與繪畫原作比對,再反反復復調整。人、天氣、機器的壓力,等等,都會影響印刷效果,所以還要保持空間的恒溫、恒濕。
高“質價比”圖書并不是普遍意義的暢銷書,相對于更大眾的市場,它更像是分眾化的爆款產品。因此,想要實現精準的觸達,就需找到精準的營銷渠道。
紙引未來網是一個造紙印刷包裝的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您提供包裝紙價格指數、文化用紙價格指數、生活用紙價格指數、特種紙價格指數、廢紙價格指數、紙漿價格指數,采購訂單,廣告推廣,免費找貨等服務。官網網址:http://www.tongyi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