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陪跑”對于我們一個搞技術的企業,是一個嚴肅的詞語,也是一個有溫度的詞語。為懷念李政道老先生,我們借用他的經典語錄:“在探索知識的過程我們必須記住,即使到了如來佛手指的底部,我們離絕對真理還很遠、很遠。”其實很多東西是共通的,技術也一樣,一個技術產品的研發應用,即便是驗收上線了,也離真正的應用很遠很遠,除非我們是將就著用,否則要實現真正的技術應用價值,產出可量化的生產力,那么一定離不開驗收上線后的“技術陪跑”。企業是動態的,像一個人一樣,有基因,有特長,有影響健康的諸多因素,有當下的責任,還有未來的使命......那么技術產品也要為適應企業進行動態地,持續地優化、微調和新增,將技術在企業正常業務開展的細枝末節處理得恰到好處,實現技術產品與企業的融合,這個過程像我們物流里面講的“最后一公里”,也像孩子在掌握新技能(走路)前,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攙扶著,鼓勵著.......
一直令我困惑不解的是,系統開發作為一種技術,為什么對于身邊的大部人來說,都有一種可有可無,或者10幾年就有了,不需要更新、不需要購置的弱存在感呢?或者因為企業發展的需要,想新進一套系統,而讓決策人和使用人戰戰兢兢呢?究其原因,只有一個,技術的最后落地應用是否解決企業核心問題,是否適應企業現狀,是否具備投入價值,只有參透這個現象的本質后才會有答案。
在傳統的系統技術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列出詳盡的功能清單、繪制標準的業務流程、專業的售后使用培訓。但是,在近十年的觀察中,我發現大量的技術項目,常常遇到用不起來,開發超額又超期,甚至爛尾等情況,即便用起來了,也是勉強用,最終導致系統越開越多,工作越來越忙,甚至讓企業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們的現狀太復雜,抑或是太Low,還是我們員工素質有待提高......,一個讓企業望而生畏,讓全體企業成員“掉一層皮”的傳統系統開發全過程,只會讓企業不敢用,當技術產品沒能發揮出作用,那么弱化其存在感,相關技術從業人員得不到尊重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何做到解決企業核心問題,適應企業現狀,具備投入價值呢?在項目成立之初就應該明確了。系統一定不是一個有,也就是說一定不是為了滿足企業負責人“肉爛在鍋里”的心里安慰。往往大部分企業會一次又一次的過功能清單,功能清單越厚感覺技術公司越專業、心里越有底。這時候的軟件開發公司也同樣過于注重功能的堆砌,而忽視了產品實際落地后的使用效果和在企業現狀中需要解決的核心需求。
對此,我司立足于技術行業,首推“技術陪跑”,為什么要技術陪跑呢?其實一個技術產品實現其價值,幾個節點非常重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了嗎?
關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技術的事情,也是十分專業的事情。就算技術做了不該做的,或者按功能清單全做了,抑或是按設計流程全通了,這時候也不能確保“做到了”。就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企業也是,哪怕是業務、規模差不多,但是,每家企業都會有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就像一臺車子正常是四個輪子,我們按功能清單也是四個輪子,可是到了實際應用,有的企業可能需要5個,有的可能需要3個,或是3.5個等等,存在即合理,所以要求絕對個性化的企業去適配一個標準化的系統產品,是本末倒置的,是不可能實現技術賦能的。
而“做到了嗎?”是通過技術陪跑,讓企業的執行和管理團隊在實實在在的業務開展過程中去感受技術所帶來的快捷與方便,以數據為依據為團隊的協作、管理的及時性、企業整體和個體效率打分,把技術產品的評判大權交給企業。
小記:關于“技術陪跑”,這是我在今年1月11日為承諾一個不大的公司而首次提出來的技術服務理念,屬于行業首創。同時我們在多個項目交付和應用的過程中也得到充分的驗證,看到其必要性。同時也是對我們的技術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對客戶(用戶)在履行合同之外增加的附加承諾,這種對結果負責的技術公司和團隊還會讓技術應用沒有存在感嗎?技術員還會不受尊重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且自認為技術這條道路才剛開始,任重而道遠......
紙引未來網是一個造紙印刷包裝的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您提供包裝紙價格指數、文化用紙價格指數、生活用紙價格指數、特種紙價格指數、廢紙價格指數、紙漿價格指數,采購訂單,廣告推廣,免費找貨等服務。官網網址:http://www.tongyi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