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www.tongyi18.com)訊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在每年陽歷的12月21、22或23日。冬至又稱亞歲、冬節,早在周代就利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了冬至日,并將這天定為新年的第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的節氣。到了漢代才將冬至和春節分開慶祝,因此專門慶祝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延續至今。古人認為從冬至起,陽氣開始增強,代表新的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對于北半球來說,這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向北白晝越短。
冬至前后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江南地區更是加強冬作物的管理,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抓緊耕翻,疏松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消滅越冬害蟲。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四時八節之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立春。在我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
九九消寒
從冬至開始,以九天為一個單位,連續九個九天,稱為九九。民間有冬至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通常是一幅描紅書法,寫著繁體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個字九筆畫,從冬至開始,每天填充一個筆畫,填充的顏色根據當天天氣決定,晴為紅,陰為藍,雨為綠,風為黃,落雪為白。還有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情況填充梅花。
冬至飲食各地不一,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而在我國南方則盛行冬至吃湯圓的傳統習俗,冬至湯圓又稱擂圓,取團團圓圓之意。與平時吃的湯圓相比,冬至湯圓除了經典的甜圓,還有咸圓,即在糯米團里包進豬肉、豆腐干、冬筍、香菇等餡料。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將冬至后的15天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蚯蚓結
蚯蚓俗稱地龍,在夏至時鉆出土壤。古人認為蚯蚓是陰曲陽伸的動物,冬至時陽氣雖已增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壤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冬至雖然氣溫有所回暖,但總體還是寒冬,因此蚯蚓會繼續在土壤中休眠。
圖片
★麋角解
麋即麋鹿,又名“四不像”,因其頭像馬、角像鹿、脖子像駱駝、尾巴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古人認為麋鹿的角朝后生,屬性為陰,因冬至陽氣開始增長,麋鹿感受陰氣減退而解角。
★水泉動
古人認為冬至以后陽氣增多,因此山中的泉水開始流動并且溫熱。冬至后日照時間延長,山中泉水開始流動。
冬至后,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所以人們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多吃有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薏仁、芡實、大棗、赤豆、銀耳等;保持心情暢達樂觀,適當加強身體鍛煉。
紙引未來網祝大家冬至安康,生活幸福美滿!
紙引未來網祝大家冬至安康,生活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