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受廢紙進口政策收緊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中國的廢紙進口量可能要比2017年減少約一半,這一方面推高了國產廢紙的價格,另一方面也讓國內包裝紙廠在生產高檔產品時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如何解決原料問題呢?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造紙企業的多種嘗試,比如部分企業選擇購買未漂白原生漿,比如像太陽紙業自建半化學漿生產線,再比如像玖龍、山鷹去美國收購現成的紙漿廠等等。這些嘗試都是對原料的有益補充。但是這些方法的局限性也很明顯,購買原生漿價格太高,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建木漿線有嚴格的環保要求,審批難度;而出國買漿廠需要量的外匯,還要有國際化的項目運作和管理團隊,更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掌控的業務。
一、國外建漿廠已成趨勢
聰明的中國企業家們總能想出聰明的辦法,從今年開始,廢紙漿作為一個新產品開始量進口到國內,這種主要由美廢經過簡單制漿工藝處理的產品,多來自于臺灣、越南、印度、印尼等地方,與傳統的木漿板不同,這種產品含水量高,儲存時間短,但卻可以順利通關。
但是,這類產品本身在國外不屬于規模化生產,產量極其有限,加上中國企業的量購買,很快就供不應求。于是,以部分東南沿海造紙廠為主的中國企業開始新的嘗試,到中國的周邊國家或地區建新的廢紙漿廠。其中,臺灣、越南、馬來新亞、泰國這些地方都是中國企業首選。另外,山東也有企業正計劃到墨西哥投資廢紙漿廠。據紙業內參的了解,已經有上市公司購買了十多條漿板生產線,計劃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做廢紙漿。
在中國限制美廢進口后,量的美廢進入到中國的相鄰國家里,紙業內參查閱了今年4月-9月,美廢出口國和出口量的情況,中國仍然是進口量最的國家,而且9月份還創造了本年度進口美廢數量最多的記錄,當月進口了74.9萬美噸。除中國外,印度、墨西哥、印尼、韓國、越南、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也是美廢的主要出口地。
二、政策變化快,風險在加
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由于量廢紙進入到本國造成極的環境壓力,從今年7月份開始,中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陸續出臺了與中國類似的限廢令。
比如越南,從7月份開始,政府要求審查所有剩余的許可證,停止發放新的廢料進口許可證。政府將“修訂關于廢物進口管理的法律文件,同時考慮到環境保護,并建立管理,控制和防止廢料貿易和進口的機制”。
比如馬來西亞,之前三個月凍結了進口許可證的發放,然后從10月23日起,政府將向進口洋垃圾者征收每噸15馬幣(折合人民幣24.99)的進口費。
更加嚴格的是臺灣,從10月份開始,政府加強了廢紙和其他廢棄物進口管理,明確表示進口廢紙僅限回收且經妥善分類的牛皮紙、瓦楞紙或脫墨紙,即通常所說的OCC和高標號類廢紙,并限定進口者身份為紙或紙制品制造業者。此前,臺灣對廢紙進口種類和進口者身份均無限制。這就意味著如果去臺灣做廢紙漿,必須要在當地生產成品紙。
從上面的圖中也可以看出。在7月份以前,臺灣、越南這些地方的美廢進口量是逐月增加的,但是從8月份開始就一直在下滑。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情況也類似,進口量已經沒有上半年的增長勢頭。唯一例外的是韓國,美廢的進口量仍在不斷上升。但目前,還沒有傳出有中國紙廠到韓國投資的消息。
到國外建設流程簡單的廢紙漿廠,可以買到價格更低的美廢,可以完全使用國產設備,投資成本低、見效快,但是面臨的政治和市場風險也更,有的國家領導人已經在公開場合表示過,歡迎中國企業去投資,但是不歡迎將污染也一同帶去。
因此,中國紙廠是只考慮建廢紙漿廠還是更直接地把原紙生產廠也建到國外呢?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漸明朗,也許明年我們就會有更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