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撕開之后便成雞肋
辦公室工作的白領吳女士,是一名網購達人,差不多每周都會收到5個到10個快遞件,快遞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吳女士告訴記者,收到快遞后,快遞件的包裝她都會扔掉,幾乎沒有再利用的價值,“確實有很多包裝垃圾,想再利用,那些包裝又沒有多大價值。”吳女士說,盡管她覺得可惜,但也是很無奈。
吳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在的辦公室,有同事12人,購物收快遞已經成為平日工作的一部分,而她所在的單位,有員工一百余人,每周所產生的快遞垃圾數量巨大,“負責保潔的大姐都說,保潔衛生工作并不繁重,傾倒快遞包裝垃圾,卻需要每天3次,不然垃圾就會爆滿。”吳女士說,快遞垃圾其實一些包裝物,應該可以再次使用,但快遞垃圾既沒有人回收,也很少被當作包裝物。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量為313.5億件,較2015年206億件增長逾五成,且已連續六年每年增長超過五成。預測,到2018年將達500億個。快遞行業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膠帶,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2000萬到3000萬噸。2016年,沈陽市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9289.06萬件,同比增長75.97%。與高速增長的快遞量同步,國內多省市由快遞包裝導致的快遞垃圾增長迅速。
回收渠道不暢、動力不強
統計顯示,僅2015年,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約207億枚、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全國快遞業所使用的膠帶總長度為169.85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專家學者表示,快遞垃圾如果處理不當,所帶來的污染將十分嚴重。建議從減少快遞過度包裝、應用可分解材料、加強回收再利用、完善相關監督管理等多種渠道強化綜合治理。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發現,快遞包裝包括多種材料,除了紙箱、塑料袋之外,還有大量用于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用于固定的膠帶,以及快遞單據等。特別是為了避免商品因運輸過程損壞造成爭議和退貨麻煩,大量商家“寧多勿少”,“里三層、外三層”增加防護,導致包裝材料增長。而這些塑料泡沫、膠帶等包裝,多數難以降解。
另外一個現象是,一次性使用導致“回收難”。記者了解到,對于消費者而言,由于網購的商品增多,快遞的包裝使用后多是直接丟棄;目前并沒有針對快遞包裝的回收體系,國內的大型連鎖快遞公司大多尚未開展相關業務,“回收難”問題長期存在,循環利用不易實現。目前,沈陽市少數快遞行業正在推進快遞包裝紙箱循環利用的行動,主要是快遞員在配送快遞的過程中,對包裝紙箱進行回收,回收后的包裝再轉賣給網店。
回收管理辦法出臺或成趨勢
據了解,2016年的313.5億件快遞量,約相當于500萬噸垃圾,其中大部分被送進垃圾場填埋,快遞紙箱回收率不到20%。中國城市中三分之一的垃圾是包裝廢物,廢物處理相當昂貴,大部分垃圾則被填埋處理。生態無害包裝,是快遞業包裝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全面過渡的主要問題是成本。廢紙的回收費用是每噸900元人民幣,普通包裝平均價格是每斤8分錢,而生態可降解包裝價格約每斤4角錢。
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規定快件包裝應當使用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封裝用品,但其中沒有具體標準,也沒有回收指引等措施。一些國家曾經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并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如,80%的包裝廢棄物和100%的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
紙引未來是造紙、印刷、包裝行業的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集包裝行業資訊、在線交易、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B2B平臺。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抬升企業利潤空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