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印刷新聞 ? 正文

印刷品楹聯是對文化傳統的破壞嗎?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2-27??來源:互聯網??作者:紙引未來??瀏覽次數:340
核心提示:
訊:楹聯俗稱對聯、對子。春節將至,貼春聯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的習俗。春聯文化相傳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副春聯。從此,人們每到春節就把聯語題寫在桃木板上,用來驅邪避害。宋朝以后,民間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所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就是當時貼春聯的盛況。

 

    當下,印刷品春聯因便捷、產量大流行于市場,大部分春聯的句式、內容并不講究。人們貼春聯只是為了增添喜氣,忽略了其文化內涵,以及春聯與詩賦語言、書法雕刻的關系。

 

   古時楹聯講究頗多

 

   楹聯從內容上與詩歌特別是律詩的關系最為密切,講究平仄相間、對仗工整。在表現形式上,楹聯與書法雕刻密切相關。楹聯的種類除了常見的春聯外,以功能性劃分還有壽聯、婚聯、節日聯、挽聯等等。作者書寫時運用草隸篆等字體,在章法、結體和筆意等方面尋求各種變化。古代楹聯還非常講究題識,所謂題識就是在聯語兩側題上書寫的時間、地點、作者姓名,贈聯題上受贈者名字,以示尊敬和慎重。有的還簡述書寫的原由或內涵。

 

   古代楹聯中很多名聯是作者應友人盛情囑托,在一個特定情境下創作的,不像當代是批量生產的一些吉祥話。比如,齊白石的篆書聯:“興家必勤儉,高壽宜子孫。”題識:“予年八十六矣尚飛艇來海上,喜孫子佛來由家山萬里視予,越明日言歸,書此為別,予仍舊作香山賣畫翁也。丙戌冬十一月八日,乃祖白石老人。”齊白石長居北京,但對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懷有深厚感情。1946年秋,齊白石應美術教育家張道藩之邀,到南京、上海辦畫展。思鄉之情流注筆端,白石老人留給孫子的不僅僅是件楹聯墨寶,更是對晚輩的諄諄教誨和愛護。

 

   從書法表達上,美術評論員石生璽舉例稱,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草書聯:“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題識:“嘉慶甲子夏,寓興嚴佛廬,遇靈隱見初禪友行游于此,往來旬月,見其行持修潔,頗志于書學,有永禪師風,因樂與之游。今將歸虎林,書此十字,以贈其行。”此十字結體夸張奇肆,筆意豪邁不羈,又以濃墨渴筆壯其氣勢,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四行題識記人生交契,印雪鴻蹤跡。在書法形式方面,如果說聯文像萬年枯藤,那么,題識就像藤上的嫩葉,豐富了視覺效果,起到了協調和諧的作用。

 

   書法楹聯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在楹聯千余年的歷史中,一直與書法緊密相聯。古代大部分楹聯作者都有書法修養,許多聯、書俱佳的楹聯都是書法家自撰自書的。宋代著名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等均擅此道。到了楹聯鼎盛期的明清兩代,眾多書法家均是楹聯高手,董其昌、王鐸、鄧石如、翁同和等都有著名的楹聯作品。近現代的弘一法師、章太炎、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等人也是一代書法宗師。

 

   中國楹聯協會會員夏文蔚表示,自明清以來,楹聯的書寫已經成為一門獨特的書法藝術,受到越來越多書家的重視,名家楹聯書法正在形成一股收藏熱潮。明代篆刻家文彭的《行書七言聯》“滿庭詩景飄紅葉,繞砌琴聲滴脂泉”立軸曾在北京匡時春拍中拍出103.5萬元的高價;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陳洪綬《行書七言聯》“商略道書秋水月,都忘心想曉山鐘”立軸,估價35萬-40萬元,最終以218.5萬元成交。

 

   當下清代帝王書法楹聯以及當代名家書法楹聯市場行情穩定。康熙的《七言行楷聯》“舉目山林如畫壁,怡心泉石入蕓窓”在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拍至322萬元。齊白石、石魯、陸儼少、徐悲鴻等名家的精品書法楹聯,目前估價也在百萬元之上。

原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劉育新指出:“收藏書法楹聯,首先要看聯文的內容好不好,聯文意境一定要高雅。其次,要看楹聯的書法藝術,楹聯再好,如果書法不好,價值也不高。另外,書法楹聯的創作年代也很重要,常規而言,明代的要比清代的價值高,清代的要比現代的價值高。”

 

    印刷品楹聯正在毀壞文化傳承

 

    “楹聯是書法的重要載體,楹聯的文學創作好,還需優秀的書法來表現。毛筆是古代書寫工具,聯墨不分家。當代書寫工具改變了,聯墨分成兩家。一些書法家感嘆不會撰聯,而一些會撰聯的人書法又欠佳。”當代著名楹聯家、書法家孟繁錦指出的正是當下楹聯文化最大的尷尬。

 

    印刷品楹聯的出現看似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事實上卻是對文化傳承的一種破壞。春節將至,各大超市均開設了楹聯柜臺,北京商報記者在超市看到大多都是類似“黃金寶地千財旺,富貴家門萬事興”、“闔家歡樂迎新年,滿堂吉慶賀佳節”主題的楹聯。話雖吉利,卻毫無藝術性可言。銷售人員說,這樣的楹聯通俗易懂,也有個好彩頭,買的人很多。“來買楹聯的人都喜歡帶福、壽、發財的,從沒有人挑是否合轍押韻。”

 

    “現代化技術大量印刷楹聯,對楹聯文化的傳承是非常不利的。”民俗學專家王作楫指出。在他記憶中,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手書楹聯還非常流行。即便是非常貧困的人家也會自制楹聯,他就曾看到一位乞丐所寫的楹聯:“上無一片瓦,下無立錐地。”“雖然,這個對聯并不規范,但卻保持它的獨特性。”

 

   大量的印刷品楹聯內容雷同,文字不考究,除了增添喜氣毫無文化韻味,這樣的楹聯失去了它的魅力。

?



【免責聲明】

1、紙引未來發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平臺網站立場無關。

2、紙引未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

3、如有侵權請直接與作者聯系或書面發函至本公司轉達,及時給予刪除等處理。

?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衡阳市| 明溪县| 广水市| 和平县| 左贡县| 左云县| 平泉县| 东宁县| 滦南县| 介休市| 鄂托克前旗| 宜兰县| 四平市| 通江县| 农安县| 荥经县| 罗源县| 建湖县| 兴仁县| 武穴市| 三穗县| 天门市| 随州市| 溧水县| 宝鸡市| 克什克腾旗| 久治县| 金乡县| 巫山县| 荔波县| 乌什县| 福贡县| 班戈县| 盐亭县| 和田县| 伽师县| 凯里市| 民权县| 鄂尔多斯市| 大冶市| 屏边|